浙大考研经验(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分享)

2024-04-24 10:33:02

一、?个人介绍

你好,我是20届浙大建筑学设计方向考生,今年刚被拟录取。因为本科建筑学未过评估,毕业后的学位依旧是工学学位,所以为了今后的职业发展,最好能为自己拼得一个建筑学硕士学位。最后成功被浙大录取,下面是我的心路历程。

二、?择校原因

择校的时候,优先注重的是学校的地理位置。对我个人来说,心情和未来永远忠于我所处位置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。关外的雪原、河西的朔漠、巴蜀的奇岭、琼崖的碧波,我都已一一领略,而唯有江南的隽秀雅致,饶有趣味,追忆起来颇有回甘。

选择杭州,因为这里格外清秀。我选定浙大的时候,甚至没有关注它往年的报录比,我只知道既然是选定了就努力考吧。因为初期选择学校,大家都是一样的基础。既然是自己喜欢的学校,就要勇敢地去奋斗。我们只需要保证自己结束这一年考研的时候,回忆起来不留遗憾。在自省的时候,真实地认为对得起自己就好。

三、?专业课备考

建筑学基础(专业课一)

学习方向:全面浏览建筑学课本内容,并做好笔记(笔记要精炼,节省时间)

学习任务:?

1. 中国建筑史:看课本《中国建筑史》,做好笔记(择重点进行摘抄、绘图,并且要进行一定的记忆)

2. 外国建筑史:看课本、《外国建筑史图说》做笔记(同上)

3. 建筑构造:看课本,做笔记(凡是跟数字有关的都是重点,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低于1.05m,高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低于1.1m等)

《建筑构造》上册,李必瑜编,建工出版社;

《建筑构造》下册,刘建荣编,建工出版社;

4. 建筑物理:看课本,做笔记

《建筑物理》柳孝图编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。

5. 城市规划:课本内容太多我建议不看,后期好好利用培训班的资料就好。

参考书籍:各学科课本,城市规划原理《外国建筑史图说》?

陈志华《外国建筑史》是以时间为轴,对各个地区的建筑做出讲述。这本书只需要看到法国古典主义的洛可可部分,即可转而阅读下一本罗小未的《外国近现代建筑史》。(当然,学有余力可以阅读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建筑那部分)古代部分的学习,重点看发展演变及其原因。结构、形制、柱式、立面的演变尤其重要。近现代部分,个人认为书的编写不是特别清楚,可能也是因为近现代的建筑发展越来越百花齐放。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于总结大纲,同时理清人物关系(尤其是五大师及五大师以前)。

6小时快题设计(专业课二)

学习方向:本阶段快题练习,视个人情况而定。如果之前就已经有较好的手绘基础,我建议你直接上手浙大真题训练,每周一套。如果是新手,我建议你每周一张效果图的训练,先训练出个人的风格。?

快题一般考新建/加建/改建公共建筑为主,完成建筑设计方案,包括外部环境规划在内的,方案应正确安排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作出环境设计,并依据设计任务的要求达到合理的功能布置和流线组织,并能体现建筑的性格特征、具有较好的空间组合,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可能性,图面表达准确,具有较熟练的表现技巧,符合制图规范要求。无指定参考书目,主要参考建筑设计标准、技术规范等,以下是考研资料联盟推荐参考:

《建筑空间组合论》彭一刚著,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;

《建筑:形式、空间和秩序》美沸郎西斯、D K、钦著,邹德侬、方千里译;

《建筑设计资料集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;

《建筑快题设计80例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;

《快题设计备考指导:建筑专业快题设计》辛塞波;

《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设计应试指南》黎志涛;

《建筑创作过程与表达》戴志中;

《快速建筑设计》;

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。

学习任务:

1. 每周一张效果图的练习,认真画,可先不必在意时间,总之要画出自己能画到的最好效果。只有画好了,才能去讲究效率

2. 浙大不考验分析图,但是在抄绘练习中,要试着去画分析图,以锻炼设计能力。

3. 学有余力可以适当安排平面设计的任务,一张A3就可以了?

建筑学基础

个人建议开始复习不要过于“套路”,并且不能偷懒,有的人一开始就问能否帮忙划一下考试范围,哪些是重点。。建筑基础虽然有迹可循,但是题目怎么考谁也不知道的,这个划范围应该去问出题老师吧。开始复习期间无从下手是因为这门参考书较多、真题范围广、题路清奇……但是考完后最有信心是因为考的基本都复习到了,即算出现了几道生僻题,凭着平时的知识积累也能答个八九不离十。我的安排是把参考课本都看了一遍,对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印象,还有看看考研资料联盟的干货,包括课件和前辈的笔记等加深理解和记忆,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。建筑原理和城建史的我觉得做一本笔记实在是太费时间,所以是看资料,然后用便利贴这类的东西将自己的理解补充进去。

四、?政治备考

我的政治开始比较早,8月份就开始看徐涛的课了。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想好要报考华东师范的925还是浙大的843,这两个一个是英2一个是英1,做什么都有点浮躁,但政治总要学吧?!于是早早的就看了徐涛的课。但我还是建议大家,政治一般下学期再准备,因为过早效率太低浪费其他科目的时间。不建议看太多辅导班讲解视频,如果有人陪着你监督你努力的感觉还是满好的,但是花费较大,也不一定有好结果。

政治资料:

选择题:主要是肖秀荣的资料配套徐涛的课,看到网上有些人说不太匹配,我用下来感觉还好。前期就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,每次听完课配套着把选择题做完。

大题:肖4肖8!(可以看看腿姐的押题,虽然我没背)+研木易木子yyds!!!!

8-9月:断断续续把徐涛的视频看完了。如果没时间可以不看涛涛的课,但是涛涛真的太有趣了,我爱偷懒。1000题一遍刷完,有个大概的感觉。因为刚看完视频脑子热乎,所以1000题可以闭卷做一做。

10月:很多人都觉得政治晚点开始,但我感觉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早点开始,因为之前已经刷过视频了,后面时间越来越紧张,但对于政治还是稍微踏实一点,10月份又刷了一遍1000题,每天看几章内容。我是先闭卷做1000题,在看书的。正确率惨不忍睹,一度认为前两个月白花了。

11-12月:我一直在做选择题,我感觉我已经把市面上的老师的出的卷子的选择题都刷了。整套的选择题我还是选择又刷了一遍1000题,我把徐涛的优题库也刷了。emmm....涛涛老师的选择题我觉得一般,能感觉到和肖秀荣的出题思路不一样,所以一做优题库的时候又是很受打击,我觉得有时间想练题感的可以...emmm还是算了,去学习专业课不香吗?后面徐涛有个专门讲优题库里个别题目的视频,有空倒是可以看看,主要是听解题思路,填补自己的知识盲区。

12月初:肖四肖八会陆续出来,可以刷个两遍,选择题很快的,这个时候已经大概能知道今年政治考题的重点内容是什么了,因为每个老师的出题内容都大同小异。肖八一开始做的不理想,但后来我觉得是肖7肖8慢慢简单起来(给学生增长自信吧),也能做到40+,肖四不出意外平均分也是40左右。

12月中-考前:猛冲一波分析题,我正式背分析题比较迟,时间有点小紧张,但是研木易木子的分析题资料真的是太好用了!!!到时候市面上会有的,会梳理框架让你背诵,主要是以肖4为中心,综合涛涛腿姐的押题卷的大题整合内容给你背。我一开始觉得背的少很不踏实,因为我几乎没有翻过肖8的分析题答案。但我是没时间了,所以信了一波,值的!强推强推!小黄书我也翻过,我还跟过徐涛的公众号,有个背诵打卡,没坚持下来,这个时间和收获比不高,只能说前面背诵可能对冲刺的时候留点印象,但太没啥重点了,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能坚持(看个人实际情况吧,我不行)。还好后期放弃徐涛的背诵,不然我觉得我会崩溃的,涛涛人很好,但可能主要做的是一种情怀吧,后来我好像还蛮喜欢政治的。

五、?英语备考

浙大的英语线一般都是 55 分,看起来要求不高,对于考研其实是算高分了,大家要警惕,每年因为英语不过线的同学很多。跟研友们刷题之后一致认同,近三年的英语真题难度是呈下降趋势的。去年的真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实战有点紧张的原因,感觉比前两年难一点点,然而还是只能说是历年真题的青铜水准。说这些是想大家放轻松,英语好好复习还是可以有不错成绩的。

英语复习内容无外乎单词、刷真题。自己独立完成是会有点枯燥,但是身边也有公共课全程自学上岸的例子。我个人比较推荐跟老师跟视频,有人陪着你监督你努力的感觉还是满好的。基本上跟着这些老师的视频学下来再加之自己的巩固复习,是足够了的。?

首先是看朱伟的恋练有词,三个月看完了一遍,之后开始第二遍,中途用“list”背了一个多月单词,可以说给我打下了很坚实的单词基础。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在半个小时、0.5天、1天、2天、4天、7天、15天的时间点各重复一次你所记忆过的单词或词组,以此达到巩固的目的。

有了一些单词基础后便开始阅读题源外刊(我买的是何凯文的书),每天读一篇,以此锻炼自己分析句子的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,为之后的阅读打下基础。从2020年4月开始我便开始跟着刘晓艳老师一起学习语法和长难句,上课的时候认真做笔记,课后完成书上的练习。大概花了一个多月就学完了语法和长难句,这对于分析句子非常重要!

五月份,我开始笔译1989年到1995年的阅读(可能我基础比较差,所以采取了这种“笨”办法),每天一篇。我从六月份开始做阅读理解,我是听唐迟老师的阅读,核心就是学会他的方法,不断去实践,发现错误后要及时参照正确的方法和思路,获得反馈对于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!

我从2004年一直做到2016年,留了4套给最后四次模拟考试。中途用外刊代替自己的阅读(千万不可以中断阅读!)翻译和完形都是听宋逸轩老师的课,个人觉得提升很大。

作文是背王江涛的20篇(从10月开始背,也要注意及时复习),但是自己也要写,只有写了你才知道具体怎么行文,在考场上才不用现想。

我每天学习的顺序

早上7:20-8:20背单词

8:20-12:30数学

12:30-14:00午餐、午休

14:00-17:30专业课

17:30-18:10晚餐

18:10-22:00英语、政治。

之所以这样安排,是为了适应考研的考试时间,数学和专业课都是150分,最重要的两门,所以安排在了白天学习。因为考研数学在上午考,专业课在下午考,所以我选择上午复习数学,下午复试专业课。晚上政治和英语的学习会比较轻松一点。?

由于考生的水平在提升,浙大考研难度每年都在增加,但是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,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浙江大学,也非常庆幸自己成为了一位ZJUer。在浙大,建筑系的老师都非常有责任心,会带你参加各类国际会议,大型的实际项目以及各种有意思的设计竞赛。为了某一个项目,和同学们熬过的每一次夜,不仅是美好的回忆,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可以说,在浙大收获的不只是一份学历,更有师生情谊、手足情谊,还有未来无限的可能。

一、?个人介绍

本科211翻译专业,二外德语;21年4月决定考研,因大三下课程较多,大约从7月下旬暑假开始准备,但是在家效率不高, 9月初回到学校才开始正式进入备考状态;虽然上岸,但不是绝对高分,本文会总结经验+教训。

二、?择校原因

为什么考浙大:①城市:对一线城市的割裂感深有感触,希望未来能在二线城市定居。②考题:浙大文学历年考题以主观题居多,我自认为自己可能主观题会比客观题答得好些,更能发挥优势。并且,浙大的考题涉及很广,符合我想要通过备考“变得更博学”的期待;即便没有考上,也能在备考过程中积累很多知识,提升各方面的能力,并不会全无收获。③给分:浙大给分公平,不会因为过度压分导致无法调剂,算是少一分对于退路的担心。

三、?专业课备考

英美文学与语言学:

今年题型变化比较大,我自己文学部分答的也不太好。今年文学占90分,语言学60分,不再是往年的各占75分;题型包括:名词解释(文学语言学各5个,每个6分),简答(文学语言学各2道,每个15分),论述(文学,30分),时间规划上要注意,要留出足够时间给后面大题。

文学:

反思了我的备考经历,主要问题是我对文学史不够重视,这跟我本专业不是文学有一点关系,加上考场上看错题、时间规划不好,导致文学部分答得不太好。

比较建议想要考这个专业的同学在正式备考前先读一点文学作品,未必是特别经典的,当代的短篇小说也可以,主要是培养一下文学兴趣和素养,确定是真的喜欢/适合这个专业再投入备考。接下来梳理一下文学史,第一遍也不见得要梳理得多么清晰,因为对作家不熟悉的情况下很难把握整体脉络,大概有个轮廓,复习到每个作家的时候可以对应到文学史当中的位置就可以。把两本参考书过了1-2遍后,再翻看文学史会有更深的感悟,也更容易记忆。

往年文学要考作家作品、名词解释、文学选段赏析、诗歌赏析、作家评论,今年题型虽然变了,但是写简答和论述题还是需要结合例子来写的,之前准备的还是可以用到。我参考了文学史里的评论、课后题、学姐笔记等,自己看书有什么想法也会直接标记在旁边。我个人非常不擅长背诵,文学评论基本全靠理解,没有背太多东西,准备自己临场发挥,其实印象深刻的那几点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就能想起来。名词解释我是到11中旬开始整理背诵的,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知识基础,能更好地理解名词术语,记忆负担会小一点。

用过的资料:

《美国文学选读》陶洁;《英国文学选读》王守仁——这两本是浙大多年前给的参考书目

《新编简明英语文学史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;《美国文学史》童明——文学史看别的也行

星火英语考点精梳与精练(文学)——这本书个人感觉过于应试了,名词解释可以参考,但也不是很全面准确,最好自己再总结补充一下

语言学:

文学专业的语言学部分考的比较浅,我主要用了yule,新编简明,星火。教材中有些表述并不是最新的说法,不过对于考试也已经够用了。我在前期主要还是看书、理解、补充笔记,11月开始背诵比较专业的表述。语言学常考的知识点就那么几个,所以在文学题型变化的情况下,语言学分数可以作为保底的基础分。

用过的资料:

The Study of Language?by George Yule——比较易读,适合初学者自学

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》戴炜栋&何兆熊——更像一本教学用书,涵盖的内容比yule稍多一些

星火英语考点精梳与精练(语言学)

十分语言学

翻译与写作:

9月返校后每周会练一次汉译英+英译汉。主要练习过文学翻译和政治翻译,还找了一些跟浙江人文地理有关的中英介绍。个人认为,考翻译对于文学专业的意义在于能够训练理解原文的能力,所以比表达更重要的是思考,先思考清楚原文是什么意思、作者是什么意图,然后再寻找合适的表达落笔。

写作今年考的是翻译评论(往年类似专八作文),挺措手不及的,可能想要高分最好能结合翻译理论、翻译策略等来答。前期没有花时间在写作上,12月开始每天看1-2篇专八写作。我没有练过笔,一方面原因是时间不够,没有时间练笔;另一方面是觉得翻译和写作在遣词造句方面是相通的,既然练了翻译就不作重复性工作了。并且,翻译和写作的不同在于,翻译一般是要传达别人的想法,写作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,而自己的观点是观察和思考出来的,也不是练出来的。不过有时间最好还是练练,有备无患。

翻译写作这种主观性很强的科目,或许水平有限很难说展现出什么“亮点”,但可以尽量减少失分点,避免语法、拼写的错误。

用到的资料:

专八单词,专八翻译,专八写作

本科的翻译课笔记

《旅游英汉互译教程》陈刚——主要用于了解一些翻译策略

Catti三笔用书——本来想考一下三笔顺便练翻译,结果错过报名时间了hhh

《英汉翻译简明教程》庄绎传——按文本类型分好了类,译文后有解说,对学习者比较友好

张培基散文选——第一册挑着看了几篇,感觉有点难,翻得好是好,但是正是因为太好了,对于我来说反而很难模仿其中的思路和表达,后来就没再看

《散文佳作108篇》——这本会简单一点

四、?政治备考

个人认为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并不值得,大家分数都差不多,能保证这一科不会拖后腿就够了。

用过的资料:

徐涛强化班(马原史纲部分)+1000题

腿姐技巧班(一开始看了一点视频,后来没时间就看的网上一些博主的总结笔记)+腿姐背诵小册子

肖四肖八+各种模拟卷

看到有往届学姐说,因为英语语言文学后期要背诵的东西比较多,最好肖八出来就赶快背,不然后期可能来不及。我没有这样做,原因是肖八要背的内容比肖四多太多,对我这种不擅长记忆的人来说很不友好。而且等肖四出来,肖八也差不多忘了,只能徒增记忆负担。不过我因为担心肖四背不过来,先把开题报告、日常作业这些在12月前尽早解决了,这样后期冲刺能够全心全意投入。

1.整个政治复习阶段规划:

7、8月份开始复习其实正好,正值暑假,初识政治,翻翻书看看网课,为9月份正式备考做准备,9-11月份属于强化阶段,教材+练习题最起码都要过一遍(至少一遍),这个阶段你会出现很多错误+很多理论上的不足,这些绝大部分都是需要在强化期应对且解决的。11-12月份为冲刺阶段,对于前面整体所学内容进行查缺补漏,另外对于政治主观题也要开始着手,12-考前,主要精力放在主观题,选择题每天都要做,能刷出一个不足就是大赚,另外调整心态,安心等待考试。

2. 政治试卷剖析

做了那么多套题,你会发现其实选择题才是最拉分的,反之主观题答好了并不会给你带来过大优势,因为大家在考场上主观题这一块都会写的满满的,平时想不起来的点都往上面凑,都想尽可能答得体面一些,所以阅卷人在面对这种情况,给分还是较为宽容的,只要你沾了一些重点,那么或多或少都给点分。?

学姐建议大家在主观题这一块,如果有把握,最好分点叙述,按照1/2/3/4小点来回答,这样让阅卷人看得更方便(你好她也好),也是对自己知识点掌握充分的一种表现。越是全文覆盖,字数码的满满的,说明这样的人越没自信,生怕自己少答/漏答,其实正确答案可能就两段话,你只要找准解题点,把答案写清楚就够了,既节省时间还能拿到高分。(写到点子上很重要)。

另外字迹要好好练一练,文科类目考试一是考察你的个人思维逻辑+知识掌握程度,第二个就是你这个人的“门面”——字迹,不需要写太好,哪怕清晰工整,都会给人很愉悦的感觉,所以我当时在网上找的“衡水体”字帖练了两周,见效非常快,这种方块字练起来不但节省时间成本,还是近几年阅卷人较为青睐的一种字体。(读研之后马院一博导也阐述过字迹给人的愉悦感,所以我到现在一直也保持着临摹字帖的习惯,打发时间+培养心性)

说到选择题,其实它完全决定了你的分数上下限,最初我的模考阶段均分只能拿到30+,有时候还不到30,算了一下总分,如果真正考试,我可能就废了……,所以后面给自己制定目标,往40+冲,只有这样才不能让这一科拖后腿,选择题满分50,这就意味着你的容错区间还是很小的,看到这里,估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点压力了,放松心态,只要努力做不怕实现不了。考前预估的理想状态是选择拿40+,大题拿30+,我当时考的时候感觉选择题有几道拿不准,所以估计大题我应该是是拿了40上下。?

另外关于各科考研网课资料问题,也一直是很多人关注的点,学姐送给你一个最中肯的建议,大一不要盲目花太多钱投入在上面,因为有很多免费考研资料不比那些差!

五、?德语备考

我德语考的也不是很高,好在没有太拖后腿。大二大三的德语课学的还算认真,算是有一定基础。前期主要是看课文、背单词、做课后题,勾画出了课文里比较好的句子,隔2-3天会读一读勾画过的部分(其实背一背课文可能会更好些,但是因为我实在很不擅长背诵就没有坚持),期间自己整理了常用语法点,遇到不熟悉的内容及时翻看补充;大概10月下旬开始做题,11月在复习课文的同时写了写常见话题的作文。

考德语的同学确实比较少,可以参考的经验和资料也相对有限,但是有英语学习作基础,按部就班学下来,自己也能摸索出语言学习的规律,而且二外的考察难度不会特别大,教材上的基础知识点弄清楚差不多就够应付考试了。

22年题型:单选(20道),完型1篇,阅读1篇(10道选择),名词转换动词(10个),汉译德(5个句子,每个3分),德译汉(一个篇章),作文100词。

21年:单选20个左右,介词10/15个,选词填空,动名词转换,翻译2小段,作文

20年:单选 20分,动名词互换 10分,介词 10分,阅读 16分,句子的中德翻译 5个句子每个2分, 段落的德中翻译 15分,作文100词

用过的资料:

新编大学德语1-4册(主要看这套就行)+教师手册+学习指南

大学德语1、2册(本科的二外教材,我偶尔会翻翻以前的笔记)

外教社现代德语语法

备战大学德语四级考试.词汇篇——有一定词汇积累后再看,附录表格总结很好用

全国名校外国语学院二外德语考研真题详解(第3版)

浙大12年前的二外德语真题

圣才的二外德语考研习题库——电子版,都是单选题,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刷刷全国高等学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样题集、德语综合练习与解析——这两本比较难,有余力的话可以提高用。

英语查德语网站:https://www.dict.cc/

gzh:德语世界(上外梁锡江老师办的gzh)

回顾整个备考过程,我其实每天都很开心——因为能够真正心无旁骛地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,真切地感受到一点一滴的进步。可以说,考研那几个月是我本科四年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。

TAGS: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
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
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